當前,各地都在開展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更加註重發揮群眾積極性,“必須堅持開門搞活動,確保每個環節、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、受群眾監督、請群眾評判”。筆者結合近期的一些觀察與思考,談幾點淺見:
  首先,要充分相信群眾。少數地方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,連起碼的相信群眾都做不到。筆者在採訪調查中經常發現,一些黨員幹部在談論群眾時,總是帶著不屑和對立的情緒,甚至把個別群眾當成刁民,尤其是一些涉訪涉訴的問題,群眾利益受到損害後的正當訴求,也被他們當成無理纏鬧對待,這是嚴重背離中央指導精神的。
  黨中央要求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正是看到部分黨員幹部脫離群眾,把本該如魚水般融洽的黨群關係搞得緊張對立,把個人利益和部門利益凌架於群眾利益之上,所以才要求“照鏡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。但是,有些幹部已經受偏執的維穩思想所主導,對群眾缺乏信任,極端防控群眾的現象依然存在——中部某省基層幹部到中央巡視組駐地截訪,就是相當典型的例子。
  其次,要真正依靠群眾,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。筆者經常聽到許多機關幹部抱怨文山會海太多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請一些專家學者搞報告會,本也無可厚非,但不宜過多過密,搞得下麵應接不暇,應該更多地把基層群眾和基層幹部代表請到主席臺上作報告,不走過場,充分表達基層群眾的心聲。當前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,就是民意表達渠道明顯不夠。儘管許多地方都有“市長信箱”“市長熱線”“領導接待日”之類的舉措,但越級上訪現象普遍發生,說明民意被掩蓋和截堵現象依然存在。
 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進入第二階段,許多地方政府網站首頁依然是滿屏成績,看不到民意訴求表達的窗口和板塊。老百姓要反映縣一級的民情,就得到市一級和省一級的網站論壇發言,或者到全國性網站發帖。如何開闢有效暢通的渠道,讓群眾心聲能夠在基層政府單位安全無憂地公開表達,值得各級領導認真研究。
  再次,要保障群眾能夠真正地參與監督、評判,充分發揮各級媒體和大眾網絡的監督作用。現在有些地方“只唯上”的現象依然存在,各部門閉門造車,重視撰寫“總結材料”,忽視群眾呼聲甚高的問題。還有一些地方的宣傳部門和網警人員與利益集團同流合污,箝制言論,刪帖斃稿,導致地方媒體和網絡失聲,監督乏力。最近就曝出多起網警收錢刪帖的新聞。
  此外,要防止少數幹部和利益集團綁架黨政部門的公信力。有些單位拿整體公信力為“問題幹部”做背書的現象比較嚴重,一旦當事人犯案落馬的傳言被坐實,之前的“官方闢謠”就成了“官謠”,嚴重傷害群眾感情和黨政公信力。
  只有當群眾意見和監督有了公開受理平臺,媒體監督和紀檢監察監督形成有效合力,才能更好地把權力看在籠子里。如何讓監督體系完善起來並有效運轉,需要頂層設計,也應該開門搞設計,說到底,還是要相信群眾,相信群眾的理性、智慧和力量。  (原標題:走群眾路線必須相信群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cdxzphqsozq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